Sunday, March 30, 2014

半制成品外流(南洋言论)

在资产报表里,货物分为三大类,一:原料,二:半制成品,三:制成品 21世纪,一个争夺人才的大世界,人才,在国家资产的概念下就等同于:一:劳工,二:刚踏出校园的知识青年一群,三:真正可称为人才的,我认为是社会、职场上已经打拚数年至数十年,在某一领域已有成就者,方可称为‘人才’。 一直以来我们都专注于讨论‘如何吸引人才回流’,多年人政府推行了多套专才回流计划,不能说没效,只能说效果非常微薄。国内竞争力低落,专才外流就算了,近年来我发觉半制成品,也拼了命的想要往外跑。 毕业一年半,同期同学前往新加坡就业的超过半数,到越南、柬埔寨新兴发展中国家的也有数人。以往毕业生都会想在国内、家乡工作数年,累积一定工作经验才出国闯闯,换取更高报酬,所以我们流失的,就是高端完成品。现今不少毕业生,还未毕业就思索如何‘逃离’马来西亚,祖国,真的这么难待了么? 这几年国内5-6%的经济成长,少于3%的失业率,这经济表现以现今大环境来说可算可圈可点。然而年轻一辈反而愈加对留在国内发展失去兴趣、信心。当然,我不排除金钱利益依然是利诱人们离乡背井的关键。随着时间的推进,我国不但没法追回流逝的上一代,还继续扩大出血,深一层来说就是国家的竞争力,不与国家经济成就成正比,导致更严重的资源外流。 马来西亚人往新加坡发展,其实并无优势。学士学历会被当成文凭,文凭会被当成高中生来使,所以一般起薪会远低于新加坡本土毕业生,也很难找到一份与学历相符的工作。起薪低,少了家庭支援,缴付房租,交通,三餐外食,对一个毕业生来说,离乡发展并不会比留在家乡来的舒适。外币并不好赚,一个月能存下的,也就几百块(新币、美元),也许必须兑换成零吉,才会有了离乡背井痛苦所换来的成就感。不少人就告诉我,在外工作几年,其实一样一无所有。 既然如此,还是拼了命的往外跑,朋友告诉我,因为走出去才有路。我们就一起算了一盘账,外乡人在吉隆坡工作,月薪2500 (机遇算不错才有这么多),扣除房租400, 供车350,车油150,保险150,过路费,100,大学贷款300,三餐600,公积金、社会险300,算到这里,唔,恭喜还有150零吉结存,你可以选择用来缴付通讯费,偶尔出门看看电影、唱个K娱乐费用,想升学么,向公司申请吧,靠自己再贷款?不要了吧,大学贷的一大笔还没清呢。奉养父母呢?爸妈,儿我也不容易啊,现在年轻人能养活自己就不错了,虽然我了解,超过半数的大马人的公积金5年内就花完甚至没有公积金,大家都不容易。 年轻人可以不买车,但是如果在交通不便的工业区如雪兰莪沙亚南,新山巴西古当上班,不买车都不行,但是买了车后就成了月光。 我没买车,公司离我租的房间很近,步行可致。每月能结存800左右,可是又有一个问题,我每一晚加班,要是我上司还在办公室,她一定很坚持开车送我回家。因为治安太差了,同样的,我刚毕业在吉隆坡工作的几个月,每晚都被同事告诫小心,手提袋别向外背,到新山工作时,天黑前快回家的忠告,不绝于耳。 朋友语重心长地说,我也想留在家乡,喝Pak Ali 泡的拉茶,吃珍记的干捞面,每天20分钟路程上下班,不用挤着罚站地铁100分钟来回住所与公司。可我就算省,我爸妈要吃饭,弟妹要吃饭,不走出去,不成啊! 原来,本国发展,逐渐成了走投无路。可怜本国,20多年的投资,瞬间化为乌有,当半制成品成了完成品,更不可能回来。我们多年经济成长到底在何方?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